收藏 2023年充电桩行业研究报告

  1)总量方面,全球电动化带来充电桩内生性需求,中/欧/美22年公共车桩比为6.7/10.1/14.8,桩的需求缺口逐年拉大;同时中美欧在充电基建总量上的指引、建设&运营的补贴较为明确,刺激充电桩总量高增。随公共领域车桩比下降+随车配桩比例提升,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欧洲/美国充电桩市场空间达724/224/112亿元,22-25年CAGR分别为+48%/+65%/+90%。海外市场在电动化早期且基数小,增速有望高于国内市场。

  2)结构方面,公共桩领域直流桩占比有望延续提升趋势。一方面需求端里程焦虑带来快充诉求加大,供给端国内外运营商倾向于在公共领域投资直流桩,经我们测算,中/欧/美到25年直流桩数量占比有望达49%/26%/21%,22-25年规模CAGR分别+56%/+76%/+112%。

  1)运营端格局集中,国内22年CR5达68%,代表有特锐德、星星充电等,欧洲以EV Box、ABB、BP、壳牌等能源企业为主,美国CharPoint 截至22年Q2市占超40%、直流桩领域Tesla市占率超50%;

  2)充电桩格局极其分散,多数国内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仅个位数份额,桩的壁垒较低,国内桩企毛利率通常在20%以下;

  3)充电模块(成本占充电桩50%)格局相对集中,产品依赖电力电子技术,壁垒高于整桩。

  海外市场利润丰厚,国内头部桩企加速出海步调,欧洲相对美国、交流桩相对直流桩出海阻力更小。

  受益于海外市场高价格+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海外整桩&模块毛利率高于国内10pct+,吸引内资加速出海。出海要解决认证、政策、渠道三大核心要点:

  1)欧洲市场认证时间短,政策限制少,直流桩投资较高的企业如壳牌/BP/ABB/施耐德等寻求性价比、服务响应更好的内资企业做OEM,同时内资桩企在欧洲经销商、车企和本地运营商方面也在加速绑定;

  2)美国相比欧洲,认证数量更多、周期长且认证费用更大,美国政府补贴项目对本土化(制造、供应链)要求严苛,且充电桩下游格局集中,ChargePoint&特斯拉自制为主、代工诉求弱。

  综上,内资桩企和模块企业有望在欧洲率先放量,认证和政策成本比较小,最有望实现量利齐升。

  充电桩可以类比加油站,是新能源汽车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也是纯电汽车能源供给的唯一来源。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蒸蒸日上,对充电的需求迅速增加。因此,足量足质的充电桩配套是保障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的基石。

  根据充电方式、服务对象、安装方法、充电接口的不同,充电桩可大致分为:直流/交流充电桩、公共/私人充电桩、落地式/挂壁式充电桩、一桩一充/一桩多充等。

  按照输出电流的方式能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是一种在公共充电与私人充电中均大范围的应用的充电桩。交流充电桩是为具有车载充电装置的电动汽车提供交流电源的专用供电装置。交流充电桩充电电流小,充电时间长(通常为6-10h),为慢速充电,适用于居民区和办公楼的停车位。交流充电桩包括单相和三相充电桩,工作电压分别为220V和380V。在民用建筑中,多采用单相为7kW的充电桩和三相42kW的充电桩。

  直流充电桩是一种大多数都用在公共充电的充电桩。直流充电桩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的专用装置。直流充电桩充电电流大,充电时间短,充电时间为20~60min,适用于需要快充的公共场所。直流充电桩输入电压一般为380V,输入功率多为30kW/45kW/60kW/120kW,甚至有高达300kW的输入功率。虽然直流充电桩解决了交流充电桩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但同时也对供电电源和设备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交流充电桩,充电桩体由人机界面、控制台组成,这中间还包括保护设施、控制装置和变压整流装置等。充电时交流电由车载充电机OBC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桥供电,经过(IGBT)桥滤波后,经过高频变压器对其进行变压隔离处理,形成直流脉冲,为电池组充电。

  直流充电桩,充电桩由人机界面组成,这中间还包括保护设施、控制装置和计量装置等。充电的基本过程是:在电池两端加载直流电压,由AC/DC充电模块变压整流,当电池电压达到标称值时,继续以恒压直流小电流对电池充电。

  充电设备占充电桩建设成本约93%,其中充电模块占充电设备成本约50%。充电站建设中,主要成本来自充电桩硬件设备(成本占比93%)。以常见功率120kW左右的直流充电桩为例,其设备构成包括充电模块(成本占比50%)、配电滤波设备(15%)、监控计费设备(10%)、电池维护设备(10%)等。

  成本大头充电模块的主要成本构成:功率器件(30%)、磁性元件(25%)、半导体IC(10%)、电容(10%)、PCB(10%),其他如机箱风扇等占15%。

  政策端:中美欧对充电基建设施数量上的指引较为完备。对比中国、美国、欧洲充电桩有关政策,各国在新能源汽车相关激励政策文件中均配套了对充电基建的建设激励,并对2025年或2030年充电桩/充电站/换电站数量做出明确规划。

  随新能源车销量快速地增长,公桩&私桩保有量均保持高增。2019年以来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快速地增长。截至2022年,纯电车销量已攀升至536.5万辆;为匹配充电需求,中国公共与私人充电桩同步高增,2022年保有量分别为180/341万台,2018-2022年保有量CAGR分别达56%/64%。

  电车销量高增,带动新增充电桩建设高峰。根据高工产研数据,2018-2022年中国公共充电桩年新增量由7.5万座增加至65.1万座,CAGR达72%,私人充电桩新增量由24.3万座增加至122.1万座,CAGR达50%。其中,公桩21年增速不及电车销量增速,需求缺口扩大,22年强势追赶;私桩增速与电车增速基本同频,近三年快速起量。

  欧洲公共充电桩配套速度相对较慢,催生刚性需求。2022年欧洲九国纯电汽车销量达到131.4万辆,2018-2022年CAGR达67%,22年渗透率达14.61%。而2021年欧洲九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21.85万台,2015-2021年CAGR仅为32%,配套慢于电动化速度,公桩建设有望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

  配桩节奏存在波动,市场以慢充桩为主、占比无明显变化。根据高工产研数据,2015年欧洲公共充电桩新增量起伏明显,2017年新增量增长率为-80%,主要系新能源车增速放缓,相关基建配套热情较低,而2019年充电桩新增量增长率则高达232%,主要系“低基数+配桩需求缺口逐步扩大”。同时,快充桩与慢充桩发展同频一致。

  美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低,但逐年加速提升,市场空间大。截至2022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攀升至80.72万辆、渗透率累计达7.06%,但相较中国和欧洲,美国新能源车市场近十年发展相对缓慢。充电桩配套发展同样较缓,2022年美国充电桩保有量13.7万台,车桩比已高达14.81。2021年拜登法案出台,明确了远期电动化目标,充电桩建设有望不断加速,我们预计2025年保有量达73万台,21-25年CAGR达59%。

  美国充电桩新增量近年稳中有落,但政策已定、起量在即。2017-2019年美国公共充电桩新增量由5300台增长到22800台,CAGR达107%,2020-2021年受“前期建设超速+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影响,由22000台回落至15000台,但未来随着巨大需求缺口显现及政策加持,美国新增充电桩起量在即。

  各省市政策端给予“建设+运营”双重补贴,补贴方式以绝对数额为主(而非百分比等相对值)。如广东对直流充电设备给予400元/kw的建设补贴,按照0.1元/kwh给予运营补贴(单桩补贴上限小时数≤2000h)

  充电桩保有量大幅度的提高,车桩比持续走低,但需求缺口仍不降反升。2022年中国纯电汽车有效保有量(最近6年纯电汽车销量总和)达1200万辆,充电桩保有量达521万台,有效车桩比为2.3(根据高工产研,全国有效车桩比自2018年起基本维持下行趋势至2022年的2.3)。但纯电汽车销量迅速增加冲抵车桩比走低的趋势,推动需求缺口走阔。在理想车桩比为1.5的情况下,2022年全国充电桩需求缺口达279.3万台,同增24.3%,供需缺口持续增长。我们展望后续车桩比有望降低。

  公共桩的车桩比下降,结构上直流桩占比有望加大。近几年随快充技术发展与普及,直流快充桩的需求日益提升:

  总量来看,2016年至2019年,中国直流充电桩占比逐步提升,由27%提升至42%,随后结构优化近乎停滞,稳定在40%左右水平,后续有望延续提升趋势。

  结构来看,超大型城市中,上海、深圳由于充电设施发展较早,以价格较低的交流慢充桩为主,直流桩占比不足30%;而厦门、西安中心城区受益于较高比例的补贴政策,且充电桩铺设时间晚,直流公用桩占比超70%。

  目前,上海等城市已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存量“慢改快”,直交流结构有望向厦门等“充电桩后发者”看齐,直流桩占比上限看到70%。

  配桩率有望从2022年的36%提升至2025年45%。二线城市或将成为新能源车渗透率继续提升的主战场,而二线城市土地不及特大城市稀缺,随车配桩条件更优,驱动配桩率持续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50%。

  配桩率比例也会受到电网容量、土地等因素限制。随着私人充电桩保有量的提升,区域内充电高峰时段会对配电网提出更高的要求,有限的配网容量、用电安全风险隐患限制了私人桩不能无限制地在住宅地扩量。

  预计2025年中国充电桩市场空间将达724亿元。前文所述,我们判断公共车桩比年年在下降、私人桩随车配装率逐年提升,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充电桩市场空间达724亿元,22-25年CAGR达48%。

上一篇:充电桩行业研究报告:需求政策共振电动车后周期充电桩景气度上行(附下载)

下一篇:【48812】详解沟通电源供应器的构成和作业原理